0077-组合
给定两个整数 n
和 k
,返回范围 [1, n]
中所有可能的 k
个数的组合。
你可以按 任何顺序 返回答案。
示例 1:
**输入:** n = 4, k = 2
**输出:**
[
[2,4],
[3,4],
[2,3],
[1,2],
[1,3],
[1,4],
]
示例 2:
**输入:** n = 1, k = 1
**输出:** [[1]]
提示:
1 <= n <= 20
1 <= k <= n
重点概括:
- 如果解决一个问题有多个步骤,每一个步骤有多种方法,题目又要我们找出所有的方法,可以使用回溯算法;
- 回溯算法是在一棵树上的 深度优先遍历(因为要找所有的解,所以需要遍历);
- 组合问题,相对于排列问题而言,不计较一个组合内元素的顺序性(即
[1, 2, 3]
与[1, 3, 2]
认为是同一个组合),因此很多时候需要按某种顺序展开搜索,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。
回溯算法首先需要画出递归树,不同的树决定了不同的代码实现。下面给出了两种画树的思路。
方法一:根据搜索起点画出二叉树
既然是树形问题上的 深度优先遍历,因此首先画出树形结构。例如输入:n = 4, k = 2
,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递归结构:
- 如果组合里有
1
,那么需要在[2, 3, 4]
里再找 $1$ 个数; - 如果组合里有
2
,那么需要在[3, 4]
里再找 $1$数。注意:这里不能再考虑 $1$,因为包含 $1$ 的组合,在第 1 种情况中已经包含。
依次类推(后面部分省略),以上描述体现的 递归 结构是:在以 $n$ 结尾的候选数组里,选出若干个元素。画出递归结构如下图:
说明:
- 叶子结点的信息体现在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上,因此需要一个表示路径的变量
path
,它是一个列表,特别地,path
是一个栈; - 每一个结点递归地在做同样的事情,区别在于搜索起点,因此需要一个变量
start
,表示在区间[begin, n]
里选出若干个数的组合; - 可能有一些分支没有必要执行,我们放在优化中介绍。
友情提示:对于这一类问题,画图帮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方法。
参考代码 1:
1 | import java.util.ArrayDeque; |
提交结果:
{:width=”500px”}
如果对于回溯算法还理解不太透彻的朋友,可以在递归方法的前后,把 path
变量打印出来看一下,并结合上面画出的树形图进行理解。
参考代码 2:(调试代码)
注意:带 System.out.println
的调试语句不可以提交给力扣测评系统,会拖慢我们的程序执行时间。
1 | import java.util.ArrayDeque; |
控制台输出:
1 | 递归之前 => [1] |
说明:对于回溯算法还比较陌生的朋友,可以参考我的题解 《回溯算法入门级详解 + 练习(持续更新) 》。
优化:分析搜索起点的上界进行剪枝
我们上面的代码,搜索起点遍历到 n
,即:递归函数中有下面的代码片段:
1 | // 从当前搜索起点 begin 遍历到 n |
事实上,如果 n = 7, k = 4
,从 $5$ 开始搜索就已经没有意义了,这是因为:即使把 $5$ 选上,后面的数只有 $6$ 和 $7$,一共就 $3$ 个候选数,凑不出 $4$ 个数的组合。因此,搜索起点有上界,这个上界是多少,可以举几个例子分析。
分析搜索起点的上界,其实是在深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中剪枝,剪枝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遍历,剪枝剪得好,可以大幅度节约算法的执行时间。
下面的图片绿色部分是剪掉的枝叶,当 n
很大的时候,能少遍历很多结点,节约了时间。
(温馨提示:右键,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「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」,可以查看大图。)
容易知道:搜索起点和当前还需要选几个数有关,而当前还需要选几个数与已经选了几个数有关,即与 path
的长度相关。我们举几个例子分析:
例如:n = 6 ,k = 4
。
path.size() == 1
的时候,接下来要选择 $3$ 个数,搜索起点最大是 $4$,最后一个被选的组合是 [4, 5, 6]
;path.size() == 2
的时候,接下来要选择 $2$ 个数,搜索起点最大是 $5$,最后一个被选的组合是 [5, 6]
;path.size() == 3
的时候,接下来要选择 $1$ 个数,搜索起点最大是 $6$,最后一个被选的组合是 [6]
;
再如:n = 15
,k = 4
。path.size() == 1
的时候,接下来要选择 $3$ 个数,搜索起点最大是 $13$,最后一个被选的是 [13, 14, 15]
;path.size() == 2
的时候,接下来要选择 $2$ 个数,搜索起点最大是 $14$,最后一个被选的是 [14, 15]
;path.size() == 3
的时候,接下来要选择 $1$ 个数,搜索起点最大是 $15$,最后一个被选的是 [15]
;
可以归纳出:
1 | 搜索起点的上界 + 接下来要选择的元素个数 - 1 = n |
其中,接下来要选择的元素个数 = k - path.size()
,整理得到:
1 | 搜索起点的上界 = n - (k - path.size()) + 1 |
所以,我们的剪枝过程就是:把 i <= n
改成 i <= n - (k - path.size()) + 1
:
参考代码 3:
1 | import java.util.ArrayDeque; |
提交结果:
{:width=”500px”}
说明:
- 一些边界条件比较绕的,用具体的例子分析就不容易出错,主要考察的是细心,没有太多技巧;
- 为参考代码 3 添加
path
的打印输出语句,可以看到输出语句会更少。
1 | 递归之前 => [1] |
方法二:按照每一个数选与不选画出二叉树
受 @elegant-pike 朋友的启发,代码请见 这里 。
可以按照每一个数选与不选画出二叉树,二叉树最多 n
层。同样可以剪枝。剪枝的思路请见下图「剪枝条件 ② 的加强」。
{:width=”600px”}
画一个表格更容易看出边界条件。
{:width=”500px”}
参考代码 4:
1 | import java.util.ArrayDeque;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