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12-让字符串成为回文串的最少插入次数
给你一个字符串 s
,每一次操作你都可以在字符串的任意位置插入任意字符。
请你返回让 s
成为回文串的 最少操作次数 。
「回文串」是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字符串。
示例 1:
**输入:** s = "zzazz"
**输出:** 0
**解释:** 字符串 "zzazz" 已经是回文串了,所以不需要做任何插入操作。
示例 2:
**输入:** s = "mbadm"
**输出:** 2
**解释:** 字符串可变为 "mbdadbm" 或者 "mdbabdm" 。
示例 3:
**输入:** s = "leetcode"
**输出:** 5
**解释:** 插入 5 个字符后字符串变为 "leetcodocteel" 。
提示:
1 <= s.length <= 500
s
中所有字符都是小写字母。
方法一:动态规划
设我们通过最少的操作次数将字符串 s
变成了回文串 s'
,根据 s'
长度的奇偶性,会有如下的两种情况:
若
s'
的长度为奇数,那么它的回文中心为单个字符c
。例如当s' = "adgda"
时,它的回文中心为单个字符"g"
。我们可以断定,回文中心c
一定是原字符串s
中的字符,否则如果c
是通过操作添加的字符,那么我们可以舍弃这一步操作,此时s'
成为长度为偶数的字符串,并且它仍是回文串(在例子中,即"adgda" -> "adda"
)。若
s'
的长度为偶数,那么它的回文中心为两个字符cc
,例如当s' = "adggda"
时,它的回文中心为两个字符"gg"
。我们同样可以断定,回文中心cc
一定是原字符串中的两个字符,否则如果cc
中有至少一个是通过操作添加的字符,那么我们可以舍弃这些操作,此时s'
成为长度为偶数(舍弃一次操作)或奇数(舍弃两次操作)的字符串,并且它仍是回文串(在例子中,即"adggda" -> "adgda"
或"adggda" -> "adda"
)。- 根据此断定,我们还可以得到一条推论,即回文中心
cc
一定是原字符串中的两个连续的字符。这是因为我们的操作只能添加字符而不能删除字符,因此在回文中心cc
是原字符串中的两个字符的情况下,它们一定也是连续的。
- 根据此断定,我们还可以得到一条推论,即回文中心
这样以来,我们可以首先枚举回文中心(单个字符或两个字符),再对回文中心左侧的字符串 p
和右侧的字符串 q
进行相应的操作。具体地,我们希望通过最少的操作次数(添加最少的字符),使得 inv(p)
和 q
变成相同的字符串,其中 inv(p)
表示将字符串 p
翻转之后得到的字符串,例如当 p = "abcd"
时,inv(p) = "dcba"
。
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子问题呢?我们首先用 inv(p)
代替 p
,这样我们的子问题变成:添加最少的字符,使得 p
和 q
变成相同的字符串。此时答案就变得十分明朗了,我们只需要得到 p
和 q
的最长公共子序列,设其长度为 l
,那么最少添加 |p| + |q| - l * 2
个字符,就可以将 p
和 q
变成相同的字符串。例如:
当
p = "abcde"
,q = "adefg"
时,他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为"ade"
,长度为3
。此时我们可以将p
,q
和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写成如下的形式:
1 | p = a b c d e |
可以看出,以最长公共子序列为基础,我们只需要在
"a"
和"d"
之间添加字符"bc"
,在"d"
之后添加字符"fg"
,得到的字符串"abcdefg"
就是p
和q
变成的相同字符串,即我们在p
和q
中分别添加2
个字符,就可以得到该字符串。另一方面,|p| + |q| - l = 5 + 5 - 3 * 2 = 4
,即我们一共需要添加4
个字符,这两个值相等。
枚举回文中心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),而计算两个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^2),那么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^3),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本题。我们必须要对算法进行一些优化。
仔细回想一下算法的过程,我们依次进行了如下的两个步骤:
枚举回文中心,并得到回文中心左右两侧的字符串
p
和q
;计算
inv(p)
和q
的最长公共子序列。
我们能否把这两个步骤合并起来呢?这两个步骤到底得到了什么结果?
如果我们将 inv(p)
和 q
的最长公共子序列设为 r
,那么在这两个步骤之后,我们在 inv(p)
中得到了 inv(r)
,q
中得到了 r
,并且得到了回文中心 c
或 cc
。我们将这三个部分拼在一起,实际上得到了一个回文串 inv(r) + c/cc + r
,并且它是原字符串 s
的一个子序列!这个回文串越长,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添加的字符越少。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在原字符串 s
中找到一个最长回文子序列,若其长度为 l
,那么我们只需要添加 |s| - l
个字符,就可以将 s
变为回文串。
如何从直观上来理解它呢?当我们在原字符串 s
中找到最长回文子序列后,对于在 s
中但不在子序列中的那些字符,如果其在回文中心的左侧,我们就在右侧对应的位置添加一个相同的字符;如果其在回文中心的右侧,我们就在左侧对应的位置添加一个相同的字符。例如:
当
s = "dabca"
时,它的最长回文子序列为"aba"
,我们将s
写成如下的形式:
1 | a b a (回文中心为 b) |
我们添加了
2
个字符将s
变为回文串。另一方面,|s| - l = 5 - 3 = 2
,这两个值相等。
那么如何求出 s
的最长回文子序列 sPA
呢?实际上,sPA
就等同于 s
和 inv(s)
的最长公共子序列,即 sPA
既是 s
的子序列,也是 inv(s)
的子序列(这样就保证了 sPA
是一个回文的子序列)。这样以来,我们只要在 O(N^2) 的时间求出 s
和 inv(s)
的最长公共子序列,根据它的长度 l
,通过 |s| - l
就可以得到答案。
关于「最长公共子序列」或「最长回文子序列」的更多信息,可以参考力扣对应的两道题目:
1 | class Solution { |
1 | class Solution: |
复杂度分析
时间复杂度:O(N^2),其中 N 是字符串
s
的长度。空间复杂度:O(N^2)。
方法二:区间动态规划
除了方法一之外,我们也可以使用经典的区间动态规划方法来解决本题,并且这种方法更加直观。
我们用 dp[i][j]
表示对于字符串 s
的子串 s[i:j]
(这里的下标从 0
开始,并且 s[i:j]
包含 s
中的第 i
和第 j
个字符),最少添加的字符数量,使得 s[i:j]
变为回文串。
我们从外向内考虑 s[i:j]
:
如果
s[i] == s[j]
,那么最外层已经形成了回文,我们只需要继续考虑s[i+1:j-1]
;如果
s[i] != s[j]
,那么我们要么在s[i:j]
的末尾添加字符s[i]
,要么在s[i:j]
的开头添加字符s[j]
,才能使得最外层形成回文。如果我们选择前者,那么需要继续考虑s[i+1:j]
;如果我们选择后者,那么需要继续考虑s[i:j-1]
。
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状态转移方程:
1 | dp[i][j] = min(dp[i + 1][j] + 1, dp[i][j - 1] + 1) if s[i] != s[j] |
边界条件为:
1 | dp[i][j] = 0 if i >= j |
注意该动态规划为区间动态规划,需要注意 dp[i][j]
的计算顺序。一种可行的方法是,我们递增地枚举子串 s[i:j]
的长度 span = j - i + 1
,再枚举起始位置 i
,通过 j = i + span - 1
得到 j
的值并计算 dp[i][j]
。这样的计算顺序可以保证在计算 dp[i][j]
时,状态转移方程中的状态 dp[i + 1][j]
,dp[i][j - 1]
和 dp[i + 1][j - 1]
均已计算过。
1 | class Solution { |
1 | class Solution: |
复杂度分析
时间复杂度:O(N^2),其中 N 是字符串
s
的长度。空间复杂度:O(N^2)。